李雪菱論文與創作簡介(更新中)

學術—期刊論文(具審查制度)
2021 李雪菱(2021)。田野觀察、對話、行動主張:兒童人權與性別教學,性別平等教育季刊,94,頁80-94。教育部。
2021 李雪菱(2021)。大學師生在行動研究歷程中的「位移」:以多元文化家庭議題研究(I)(II)為例。大學教學實踐與研究學刊,5(1),35-70。
2020 李雪菱(2020)。跨越邊界:成為高等教育文化回應教師的歷程。教育研究集刊,66(4),119-161。(TSSCI)
2016 陳昭儀、李雪菱、楊尚容(2016)新移民子女資優生「良師引導方案」之實踐歷程及其影響情形,特殊教育研究學刊,41(3),99-128。(TSSCI)
2015 李雪菱(2015)。文化回應的檳榔防制教學之行動研究,當代教育研究季刊,23(2),001-034。(TSSCI)(具外審制度)
2014 李雪菱(2014)。幼兒的眼是迎向晨曦初次綻放的花朵─幼兒教我的性別,性別平等教育季刊,67,頁84-89。教育部。(具外審制度)
2013 陳昭儀、李雪菱*(2013)。多元文化創造力教育的實踐與省思。創造學刊,4(2),5-29,2013年9月。(具外審制度)
2013 李雪菱(2013)。真正男子漢的「強」,性別平等教育季刊,63,頁28-35。教育部。(具外審制度)
2013 李雪菱*、范德鑫(2013,文化回應教學的實踐與省思:原住民學童圖文讀寫課程的教與學,教育研究月刊,231:93-108,2013年7月。(具外審制度)
2011 李雪菱(2011)。教師性別意識與教學困境:反思中小學教師的性別課程設計與教學實踐,女學學誌,28: 133 -174,2011年6月。(具外審制度)
2007 Der-Heuy Yee, Wei-Lun Lee, Shiue-Ling   Lee, Rong-Bang Peng, Shih-Ming Shih (2007).An Inquiry into the Cultus of Living   and Dying of Chinese People, Tzu Chi University Hualien, Taiwan, Republic of China,6:   1-34.(具外審制度)
2007 李雪菱(2007)。學校教育的反思與創造批判教學的實踐,教育研究月刊,155:82-94。(具外審制度)
2006 李雪菱(2006)。多元文化教學在反映探究中革新—兼評何縕琪、許文瑜〈多元文化教學的轉化與創新:幼兒師資培育課程之合作行動研究〉,慈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刊,5:180-172。(具外審制度)
2004 李雪菱,2004,教學實踐與增權益能:以大學教室裡的性騷擾討論課程為例,教育研究月刊,117:34-80。(具外審制度)
2004 李雪菱特約採訪,2004,多元文化論述在台灣:中研院社會學院副院長張茂桂專訪,教育研究月刊,117:101-106。
2004 李雪菱,2004,在病苦與療癒之間——萬德佛寺療癒社群之形成,新宗教研究,2004年六月。(具外審制度)
2001 余德慧、李雪菱、李維倫,2001,臨終過程與宗教施為,生死學通訊(台灣),5:54-21。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。
2000 李雪菱,2000,面對「縫隙」:一個陪伴者的反省與想像,安寧療護雜誌,5:2,74-81。
1998 李雪菱,1998,試評李維史陀《憂鬱的熱帶》,書評,33:20-23。
1996 李雪菱,1996,洛克的主要著作及其背景,書評,21:35-38。
專書—含單篇論文(具審查制度)
2016 李雪菱(2016)。阿營的口香糖(作者:李雪菱,繪圖:林以彤、黃釋緯,台文翻譯:林裕凱)。多元家庭繪本系列。澎湖縣:鎮海國民中學。
2012 李雪菱(2012)。身心障礙者的身體意象,大專校院特教學生性別平等教育融入課程教學手冊,張英鵬主編,第二章,頁51-81。教育部。(具外審制度)
2012 李雪菱(2012)。身心障礙者的親密與性,大專校院特教學生性別平等教育融入課程教學手冊,張英鵬主編,第五章,頁127-154  。教育部。(具外審制度)
2012 李雪菱、謝琦鈦(2012)。先進國家的政策與趨勢,大專校院特教學生性別平等教育融入課程教學手冊,張英鵬主編,第十二章,頁339-370。教育部。(具外審制度)
2010 李雪菱(2010)。原住民小學教師多元文化意識開展歷程。亞洲地區弱勢學生教育教師專業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。頁273-292。2010年7月。淡江大學師資培育中心。(具審查制度)(isbn:        978-986-6717-55-0)
2010 李雪菱(2010)。不一樣的家庭,不一樣的幸福—多元文化意識下的「多元家庭」觀。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輔導群(編)/別SNG:性別平等教育菁華實錄彙編(頁137-143)。臺北: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輔導群。
2010 徐秀菊、李雪菱(2011)。巴滴力向南走向北走。社區文化繪本系列。徐秀菊主編。花蓮縣:花蓮縣文化局。(具審查制度)
2010 李雪菱、熊秋香等著,洪菊吟、李雪菱主編(2010)。性別「鮮」師~花蓮教師性別教育行動迴響,花蓮縣:花蓮縣政府。
2010 李雪菱、謝靜玟主編(2010),緋紅樹等著。探索愛情,我的書寫:寫給雙性戀、異性戀與同性戀的你,花蓮縣:花蓮縣創異人文協會。Isbn:978-986-83036-2-1
2009 李雪菱(2009)。原住民小學教師多元文化意識培力之行動研究。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教育所博士論文。指導教授:劉美慧博士。
2008 李雪菱主編(2008),陳惠琦、陳羿君著,陳若蘋繪,虎咩咩(繪本),慈濟大學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學系出版。
2007 李雪菱(2007)。「創造批判教學」課程設計歷程與回觀,收錄於學校教師的日常生活世界:批判教育學的在地實踐,頁243-263。台北:師大書苑。
2007 李雪菱(2007)。切開鴕鳥蛋:alinggo把兒童文學變好玩了,台北:旗林。
2006 李雪菱主編,李雪菱、張德瑩、鄧雅君、林宜靜撰。(2006)。性別調色盤—性/別教育課程設計-教師手冊,內政部兒童局與花蓮縣政府獎助出版,花蓮縣:花蓮縣創異人文協會。Isbn:   986-83036-0-5
2006 李雪菱主編,李雪菱、張德瑩、鄧雅君、林宜靜撰。(2006)。性別調色盤,性/別教育課程設計-學生手冊,內政部兒童局與花蓮縣政府獎助出版,花蓮縣:花蓮縣創異人文協會。Isbn:   986-83036-1-3
2003 李雪菱,2003,做與賣:從交易與交換看性作為一種生存策略〉,性工作研究,頁180-188,桃園縣中壢市:中央大學性/別研究室。
1999 李雪菱,1999,繭愛:台灣特種行業小姐的生命故事,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補助案,文學類調查研究組獎助研究。
1999 李雪菱,1999,繭愛:田野日誌,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補助案成果報告,文學類調查研究組獎助研究。
1998 李雪菱,1998,風塵世界中婦女的生存策略,國立臺灣大學人口與性別研究中心婦女與性別研究組獎助研究著作。
1998 李雪菱,1998,債命——性作為一種生存策略,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。指導教授:盧蕙馨博士、余德慧博士。
學術—研討會
2016 李雪菱(2016/9/19)。「保守」的家?「不教」的性?「保守」的家?「無欲」的性?反思「親職性教育」的性別差異。台灣女性學學會2017年度研討會從外太空到內子宮,高雄師範大學。(具審查制度)
2014 李雪菱(2014/11/21)。身體意象標準的重新概念化。「性別平等教育法立法十周年研討會」論文宣讀,高雄師範大學。(具審查制度)
2014 李雪菱(2014/11/20)。善良、乖女孩?走過性騷擾事件女教師的身體主體驚艷。「性別平等教育法立法十周年研討會」論文宣讀,高雄師範大學。(具審查制度)
2014 李雪菱*、何縕琪(2014/10/31)。服務學習融入大學生專題研究課程的行動實踐與理解探究。「2014卓越教學學術研討會」,慈濟大學。本人為第一作者、通訊作者。(具審查制度)
2013 李雪菱(2013/5/24)。貼近的、敏覺的、有意識的—-兒童人權教育工作者的人權意識開展。「2013人權教育年度研討會」宣讀論文,頁17-26,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。(教育部主辦)
2012 李雪菱(2012/5/18)。教師社群劇場在人權:共創人權教學者的對話平台。人權教育課程與教學2012年度研討會,頁4-7,國立台灣師範大學。
2011 李雪菱*、何縕琪、謝靜玟(2011/12/23)。多元文化服務學習領導者的生命歷程轉化與行動實踐。「人文關懷的研究與實踐研討會」宣讀論文。慈濟大學共同教育處、師資培育中心、人類發展學系。本人為第一作者、通訊作者。
2011 李雪菱*、陳昭儀(2011/5/20)。多族群家庭之多元文化教育的行動研究。「2011 年弱勢學生增能教育學術研討會暨工作坊」宣讀論文。淡江大學師資培育中心、課程與教學研究所。本人為第一作者、通訊作者。(具審查制度)
2011 李雪菱*、張素連(2011/5/20)。<姨那,我回來了>:學童對家庭、社區與學校檳榔「教育」的理解及其意義。慈濟大學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研討會論文集,頁H-1-15。慈濟大學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學系
2010 李雪菱(2010)。原住民小學教師多元文化意識開展歷程。亞洲地區弱勢學生教育教師專業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。頁273-292。2010 年5 月21-日。淡江大學師資培育中心。(具審查制度)
2010 李雪菱(2010)。教師多元文化意識培力的能行與難行。2010 年11 月29-30,慈濟大學「卓越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」。宜蘭,晶英酒店。(具審查制度)
2010 李雪菱*、范德鑫、謝靜玟、張素連(2010)。「誰」的文化?「什麼」文化?——文化回應教學在原住民小學看圖作文課程的教學實踐,2010 年11 月29-30,慈濟大學「卓越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」。宜蘭,晶英酒店。(具審查制度)
2007 李雪菱(2007)。從性別課程設計反思基層教師「性別意識」與「多元家庭」觀:以東台灣七所基層學校為例,論文宣讀於2007年「教與學」學術研討會,花蓮慈濟大學,六月九日。頁201-224。
2007 李雪菱*、陳昭儀、劉貞伶、林妍杏、莊惠勻(2007)。「發聲」與「失聲」:文化回應教學的反思,論文宣讀於「弱勢家庭與新移民家庭教育」學術研討會,花蓮慈濟大學,三月十七日。
2007 李雪菱(2007)。中小學教師的性別意識、性別教育課程設計與教學實踐之反思——以東台灣七所基層學校為例,論文宣讀於「性別教育、多元文化與通識教育」研討會,台北真理大學,一月六日。
2006 李雪菱(2006)。反身的、轉化的、實踐的:學校與多元家庭跨界合作教學之行動方案,2006年批判教育學研討會論文集,p.151-180,淡江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中心主辦,「學校教師的日常生活世界—批判教育學的理論與實務研討會」宣讀論文。(2006.3.17)(具審查制度)
2005 劉美慧、廖千惠、李雪菱(2005)。文化斷層還是文化鷹架:文化回應教學在德路固學校之實踐。2005年台灣教育學術研討會,2005 年11 月。台東:台東大學主辦。
2003 李雪菱,2003,轉診至「阿彌陀佛大醫王」——萬德佛寺師徒在病苦與療癒之間的轉化,東台灣「宗教與療癒」研討會論文集(p.1-30),2003年4月26日至27日,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、慈濟大學人類學研究所、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、東台灣研究會主辦。
2002 余德慧、李維、李雪菱、彭榮邦、石世明,2002,〈中國人生死的育化的探討〉(AnInquiry into the Cultus of Living and Dying of Chinese People),「醫療與文化」學術研討會宣讀論文。
1998 李雪菱,1998,〈「做」與「賣」:從「交易」與「交換」看性作為一種生存策略〉,第三屆「性教育、性學、性別研究暨同性戀研究」國際學術研討會宣讀論文,中央大學「四性研討論會」論文集暨大會手冊,1-28。
1995 李雪菱,1995,〈「道」之本色──一個中國古代思考方式的發掘〉,高師大第三屆「先秦學術研討會」宣讀論文。